尊师重教一定要跪拜吗?
刘尧
近日,网友热议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教师的照片。有网友认为,跪拜并非传统文化精华应摒弃。而书院方面却表示,跪拜的目的在于“尊师重教”,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传承。
这不禁令人感叹:到底是我们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还是重新发现了跪拜的教育价值?在我国学校废止跪拜百年之后,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之际,跪拜竟然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,堂而皇之频频出现在学校。
近年来,随着国学热的兴起,跪拜不仅在各种私塾、培训班大行其道,而且在中小学校频繁上演。2010年,万州区一中学举行高中毕业典礼,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教师行跪拜礼。2013年,湖南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校长杨文军面向操场上的700多名学生跪下,流着泪劝学生好好读书……
可是我想:一定要跪拜吗?
尽管从形式上看,跪拜是一件小事,但是在实质上,传递出的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封建等级观念。封建社会,跪拜作为身份低微者向身份高贵者竭诚献意的身体语言,比如奴才向主子下跪,下官向上级下跪,等等,呈现了高高在上和卑躬屈膝的人格等级的鲜明对比。因此,辛亥革命之后,孙中山明文规定废除了跪拜之礼,但作为“礼”的残留,只有少数行当有时会施以此礼,而学校则完全废止了跪拜礼。
在现代教育中,学校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的地方,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早已建立起来。教师如果欣然接受学生跪拜,无异于在给学生灌输一种封建等级观念;而教师以下跪方式教育学生,则是对教师独立人格的践踏。杂文家吴非说:“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,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。”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,让学生跪拜的教师也培养不出现代公民。
作为教师,担当着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重任。跪拜确实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,但这种盲目复古、照抄照搬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。跪拜有违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观,与师生平等、互敬、互爱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去甚远。教师传承传统文化,应在选择与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上做文章,而不是把时间耗费在跪拜上。今天师生之间如何行礼,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。因此,学生与其跪拜感恩,不如树立公民意识;教师与其下跪劝学,不如更新教育理念。(刘尧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