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愿”,谁信?
蒋永红
薛红伟 绘
近日,兰州一小学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,每人必须购买一个足球,用于学校训练。家长、学生反映说是被强制,而学校却解释说是“自愿”。(中国甘肃网4月22日)
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:“自愿”统一订购牛奶,“自愿”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旅游,“自愿”购买统一的教辅书,“自愿申请”学校补课……问题在于,为什么总是媒体介入、公众关注之后,学校才说是学生“自愿”?而家长和学生却坚称“被自愿”?
学校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,学生“自愿”做什么都是需要学校引导的,无论如何学校都不可能推卸责任。更何况,很多事情学生“不自愿”行吗?在这种不“自愿”不行的环境下,学生的所谓“自愿”仅仅是一个幌子。在其他行业,或许这仅仅是强买强卖而已,而在教育领域,这种学生“被自愿”的现象却是贻害无穷,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,并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。期待在校园里,今后不再有“被自愿”。(蒋永红)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5年4月24日第2版